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医疗器械 > 正文

医疗器械

溺爱的危害(溺爱怎么解释)

安心医药2023-11-15医疗器械58
一、你怎么看待溺爱我觉得很多人根本就不爱孩子,是为了自己省事,才不许孩子干这个不许干那个,然后为了不花心思教导孩子,又对孩子予取予求。爱的时候夸到飞起,恨不得自己的肉也给孩子吃一口,烦的时候恶语相向。

一、你怎么看待溺爱

我觉得很多人根本就不爱孩子,是为了自己省事,才不许孩子干这个不许干那个,然后为了不花心思教导孩子,又对孩子予取予求。爱的时候夸到飞起,恨不得自己的肉也给孩子吃一口,烦的时候恶语相向。这样的溺爱,源自家长根本就不懂得爱,以为孩子只是宠物。溺爱是贬义词,本身的意思可以翻译为:过分爱护。

二、如何看待“溺爱”

被偏爱、溺爱的孩子,不需要努力,就可以得到所有想要的。因为不用努力,进入社会后便不具有竞争力。但是从小顺利惯了,当他在社会中出处受挫折的时候,心里便不平衡。不愿努力,又不甘心,于是容易选择所谓的“捷径”,于是剑走偏锋。最常见的“捷径”,比如赌博,做非正当生意,甚至偷谋拐骗、犯罪。如果不敢做这些事情,至少不会危害社会,但是一辈子窝窝囊囊,不得意。

溺爱这个词,好像是爱太多,其实是爱不够。因为把爱的方式限定在让孩子肉体的舒服,而不考虑孩子心理的快乐。只想让孩子在当下不饿着,不冷着,不累着,凡是能帮他做的事情都不让他自己做,就差替他大小便了。什么家务都不要做,什么责任都不担当,什么苦都不要受。于是孩子不能学会等待,不能学会忍耐,不能学会克制,不能学会自理。以为这样孩子就快乐?事实上,孩子在习惯了这样之后,根本就不会觉得快乐,只会在不能维持这种状态的时候难受。而且,孩子由于缺乏耐心,缺乏能力,当他走出家门,就成为人人看不起的人。由于什么事都不会做,就不会有成就感。无力、自卑时时刻刻困扰着他。不需要等到他长大,即使在幼儿园期间,这样的孩子就已经很不快乐,在小朋友里面常常是被排斥的,因为他没有学会如何融入集体,没有发展出与人交往的能力。所以,我想,用“营养不良的爱”的概念来替代“溺爱”,也许更准确。就像是只给孩子摄入大量的蛋白质,而淀粉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等营养都不给。

溺爱对孩子不好,这种常识至少已经普及了两千年了,但是仍有太多的家长(尤其是爷爷奶奶辈)很不理性地娇惯孩子。凡是不理性的行为,背后往往是有很强烈的情绪需要。溺爱孩子的家长常常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。比如自己小时候物质匮乏,导致补偿心理。又或自己生活不充实,从孩子这里获得被需要的感觉。孩子的喜欢和依赖确实能带给家长很大的满足感。但是如果家长为了自己的满足感,而不顾孩子长远的幸福,甚至还在坑害孩子之后还自豪地说自己为孩子做了多少多少,好像是立了大功。这样的家长,等孩子长大了,不孝顺,没有成就,回来啃老还乱发脾气,大概还是不懂得后悔,只会抱怨怎么养出这样的人。

三、溺爱什么意思

溺爱即“过分爱护”,指的是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,意思是对孩子过于宠爱,由着孩子的性子,惯着孩子。溺爱即不公正的物质感情给予满足与保护。此时照顾者庇护孩子,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。

扩展资料

溺爱,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。对于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。

溺爱的表现形式:

1、轻易满足,不懂珍惜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,满足一切要求,导致孩子对父母索取无度。当父母不能满足需求时,孩子就认为父母不再爱他了,可能心生怨恨,养成说话做事不懂让步、性格骄横、目中无人等不良性格。

2、孩子做什么都对,不辨是非。孩子明明犯错,家长明知孩子有问题,却不肯承认,也不批评教育,导致孩子没有是非观。

3、包办代替,缺乏责任心。不管孩子多大,家长总把他当作长不大的孩子,包办代替。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,导致其缺乏责任心,依赖他人。长此以往,长大后很可能变成“巨婴”。

4、当面袒护,仗势欺人。“熊孩子”背后都有个“熊家长”,而“熊家长”以前很可能就是“熊孩子”。有的家长本身在成长过程中就缺乏规则教育,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,蛮不讲理。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印刻在孩子心里,长此以往,孩子也会仗势欺人。

溺爱的危害(溺爱怎么解释)

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-溺爱

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-轻易满足不懂珍惜溺爱,孩子家长都受伤

四、溺爱是什么意思啊

很多人都以为溺爱是过度的爱,其实不是的。溺爱阻碍了孩子真实自我的发展,会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,让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做。

溺爱的真相不是爱太多,而是将孩子当成了另一个自己。无限度地宠爱孩子,其实是在宠爱自己。他们没有看见孩子真正的需要,探索世界的需要。